发布时间:2025-10-15 16:57:59    次浏览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是万物生长的最佳时间,人体的新陈代谢也一样。经过冬天的休养生息,春天人体的免疫功能会逐步修复,肝脏同样如此。但是,在进入春季以来,编辑也发现,有不少朋友都发生了头痛脑涨、眼睛干涩、烦躁易怒、容易激动、口苦咽干、睡眠差、梦多,有时手脚麻木,总觉得乏力。如果你已经出现了其中的某些不适感,特约肝胆外科专家专家建议,应该要关照一下自己“受伤”的肝脏了。春季护肝不妨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护肝模式一:多躺少站专家解释说:“多躺少站并不是要求你和床形影不离,能躺着就不坐着,而是保证正常的睡眠时长,并进行适量的运动。”现代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加上手机等电子设备的吸引力,熬夜成为家常便饭,很多人经常凌晨二、三点钟还在刷微信朋友圈,白天却不停地犯困。这种阴阳颠倒的生活习惯对于肝脏的损害尤其严重。熬夜的人次日眼睛都会红红的,这其实就是肝火上升的表现,偶尔熬夜对肝脏的损害并不那么明显,但是如果长期如此,必然伤肝。 古人早就参透了睡眠与肝脏对应的关联。《黄帝内经》中就记载:“人卧血归于肝”,主张春季应“夜卧早起”。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睡眠时进入肝脏的血流量是站立时的7倍。流经肝脏血流量的增加,有利于增强肝细胞的功能,提高解毒能力,并加快蛋白质、氨基酸、糖、脂肪、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代谢,从而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是否睡眠的时间越长对肝脏越好呢?也不尽然。专家建议,青少年和中年人每天睡8小时。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可以睡7小时左右,80岁以上老年人应睡8-9小时。体弱多病的人可以适当增加睡眠时间。睡眠虽然对肝脏有益,但并不是睡眠越多越好。对于肝功能指标正常的人来说,适量的运动也有助于增加肝脏的修复。可以根据自身体质状况,选择适宜的锻炼项目,例如健走、慢跑、游泳等。护肝模式二:常吃“绿色”食物春季阳气升发,专家建议大家在饮食上要以清淡和、营养丰富为宜,同时要保持均衡,食物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要保持相应的比例。避免多吃油腻、油炸、辛辣食物,这些食物难以消化,会加重胃肠和肝脏的负担。不要暴饮暴食或饥饿,饥饱不匀的饮食习惯会引起消化液分泌异常,导致肝脏功能的失调。 此外,应多食新鲜时令瓜果。春季大量新鲜蔬菜、瓜果陆续上市,为人们合理选择、均衡搭配提供了最佳的条件。“绿色”食品是保肝养肝的最佳选择。新鲜的蔬菜既可以生食,也可以煮汤,每日交换食用,像黄豆芽、绿豆芽、香菜、春笋、莴笋、菠菜、香椿、荠菜、芹菜、油菜、柳芽等既能补充多种维生素、无机盐及微量元素,又可清热润燥,有利于体内积热的散发。葱和韭菜也是中医比较推崇的春季护肝时食用的两种蔬菜,春天适量吃些性温的韭菜,可起到补人体阳气,增强肝和脾胃功能的作用。肝气太旺的人可以吃些具有泄肝作用的食物,如用鲜芹菜煮粥、喝点菊花茶。护肝模式三:保持好心情,与自然亲密接触人们平时常说“火大伤肝”、“怒伤肝”、“肝火太旺”,其实都是在说情绪过度受刺激会使五脏之气平衡协调的关系受到破坏。春季人们容易倾向两种消极的情绪,一是春季阳气升发,容易造成肝火上亢,情绪激动,动辄大发脾气。另一种是春季容易导致情绪低落,悲观失望,甚至自暴自弃。 专家表示预防这些不良情绪最好的办法有以下几种:一是多与亲朋好友沟通,自己不要钻“牛角尖”;其次要在适合的天气时,走到大自然中,享受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美好的春天;第二要适量的运动,因为运动时体内激素会增加,在活动筋骨的同时,也能加强内脏系统的循环功能,还可以有效地分散注意力,平时就适量运动,养成坚持锻炼的好习惯,对及时疏导情绪非常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