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0-15 16:57:59    次浏览
文/熊沾沾◆◆◆◆◆自从换了智能手机,我就发现了我整个人的生活远没有之前想象的那样,充分享受便捷工具带来的高效。智能手机严重干扰我的注意力。无论是在学习、工作、看书还是写文,我正完全沉迷其中的时候,手机总会突然发出一个提示音,在安静的房间里凸显得非常尖锐,我整个人都会吓一大跳,思绪完全被打断。于是我忍不住拿起手机一看,有些信息是朋友的闲聊,有些信息是新闻推送,有些甚至是我在购物APP中设置的降价提醒。我点击进去,随手翻看一下,总是会花费掉十多分钟才会回到原来做的事情上,大把的时间就被浪费掉了。在手机上安装了微博和微信等社交软件之后,情况更严重。我每隔十多分钟就会拿起手机刷一遍微博和微信,生怕错过了好友的最新动态,特别怕微博和微信上冒出一个红色的未读消息提醒,我一定要让这些提醒消失。这种行为不分场合,无论是在开车,还是在参加会议,我频繁地打开手机,检查无关紧要的信息,流浪毫无价值的网页, 结果浪费了太多的时间、精力和注意力,始终忙碌却并未让我的生活和工作产生多大价值。更为糟糕的是,我变成了“晚睡强迫症”患者。我不是在熬夜努力,而是在磨蹭。如果睡前没有刷刷朋友圈和微信,那种感觉就像是门没有锁上就开始睡觉,非常不踏实,心中挂着事情。我其实也不愿意睡这么晚,也不觉得好玩,但是就是克制不住。睡得晚第二天自然不能早起,耽误了不少事情,一整天可能都是精神恍惚,心中又有了不少悔恨和懊恼,怎么一天的时间就白白过去了?如此反复,甚至导致整天都充满了挫败感。 意识到这些问题之后,我开始了同智能手机的斗争史,可惜我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每次要专心完成一件事情的时候,我总是会把手机设定为免干扰模式,但是这个方法在同事和朋友的强烈抗议下很快宣告失败。因为他们每次打电话给我的时候,都不知道为什么我的手机总是提醒他们“正在通话中”,后来搞清楚状态,认为自己受到了忽视。鉴于强大的群众压力,我再也不敢使用免干扰模式,也觉得不太礼貌。我也退出过微信、微博和手机邮箱设置。结果三个小时没有回复邮件,指责我的电话就打过来了;许多人在朋友圈和微博上内找我,好像我在朋友圈潜水就是在世界上失联了一样,问我为什么迟迟不见回复,那种不满的感觉就像我坐在你对面,却对你不发一言。我尴尬异常。而且对我自己而言,退出社交网络让我充满了焦虑和紧张。我总是在担心自己错过了什么重大讯息,别人真的联系不上我而紧张怎么办。 做社交软件的逆行者当着不容易。 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智能手机确实能够提升工具效率,要弃之不用基本上不现实。我还记得08年前后参加工作的时候,那个时候使用飞信传送图片痛苦异常。尤其是要利用传真机发送文件,卡纸、清晰度等问题可以把人给逼疯了。而当下在工作中利用手机拍照、用微信传送图片、用扫描软件扫描,简直就是倍儿爽!经过长期的“手机上瘾症”自我治疗,从屡败屡战历史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就是: 把你的手机请出卧室。睡前对自己说,我在玩十分钟就关机睡觉,大抵都是自欺欺人。时间会从十分钟自动延长到十五分钟再延长到半个小时,最后可能就是凌晨一两点。有科学报道说,睡前玩手机会使得大脑的神经质保持在活跃状态,阻碍帮助入眠的褪黑素产生,不利于睡眠健康。但是把手机请出卧室改成看书,大多数人的反应是,我已经看了好几页书了,今天努力得不错,可以睡觉了。最最重要的理由是,上午你必须爬起床走出房间才能按掉闹铃,这比你一伸手就按掉闹铃,按时起床的可能性更大。打破“随时保持更新状态”的固化思维。我们曾经耿耿于怀的事情,曾经认为让你自己颜面扫地的事情,随着时间渐渐流去,可能别人早已经忘记,只是我们无法释怀而已。同理,我们在社交软件也不并没有那么重要,没有人会时时盯着我们的社交动态在看,因为大家都有自己的生活在忙和。对于信息,在海量的资讯中,我们可能会了解得晚一些,但终究不会什么都不知道。设定打开手机的时间间隔,并严格遵循。在各种数码设备面前,善用工具可以提升工具效率,不善于使用工具则是奴役自己。比如,电子邮件从来都不会要求我们秒回,只需要我们在一定时间内进行回复就可以。那我们就可以设定一个固定的邮件处理时间,比如上午十点,下午一点和下班前。对于那些迫切的任务,别人自然知道用电话联系你。甚至,根据大脑每隔一个半小时就需要休息一会儿的规律,我们可以把查看手机信息的时间设置在这个间隔段。对别人来说,秒回是一种美德,但对自己来说并不是。让亲戚同事朋友形成一种概念,同你联系,要紧事请打电话,其他事情请学会等待。因为各种信息而造成的分心恐怕是当下职场中每个人都会碰到的问题。这种问题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都会造成负面影响,它会毁了人的自控能力,让大脑失去保持专注的能力。最终结果就是造成注意力透支,时间效率变低,急需充值!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